洛泽河畔的“绿色明珠” ——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侧记

来源: 中国铝业报时间: 2024-04-28作者: 杨跃祥

洛泽河由北向南穿过云南昭通彝良县城,在8公里处的冯家村拐了个弯,“冯家湾”由此得名。1956年,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的前身——“公私合营彝良县白铅厂”在冯家湾应运而生。转眼68年过去,洛泽河涛声依旧,白铅厂却换了容颜,与共和国一起成长,成为屹立于洛泽河畔的“绿色明珠”。

与国同行  征途筚路蓝缕

彝良县铅锌矿资源丰富。新中国成立后,彝良县铅锌矿资源开发获得新生。1956年4月,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期间,以“江洪号”“永和号”“建新号”为代表的63家民营小铅锌企业投入,成立公私合营的“彝良县白铅厂”,一年后更名为“彝良县铅锌厂”,袁光明等114名矿工成为铅锌矿第一代产业工人,加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。在党的领导下,铅锌厂脱胎换骨,1961年开采量达1.38万吨,实现税利132万元。

新中国成立第56个年头,冯家湾迎来新发展机遇。2005年2月,铅锌矿整体划归云南冶金集团,2006年由驰宏锌锗全面管理,经过股权分置改革,成为驰宏锌锗的全资企业,“彝良驰宏”的金字招牌从此矗立在洛泽河畔。

2019年进入中铜、融入中铝后,彝良驰宏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,主要经营指标快速跃居行业先进水平,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和高新技术企业。

2023年,彝良驰宏实现“三突破、四提升”,采选矿量、经营利润创造历史新高,采矿贫损率、选矿回收率等指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,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刷新历史最高纪录,工业总产值占彝良县的57.1%,缴纳税费占42%,跃升为彝良县龙头企业、昭通市主要骨干企业。

2024年一季度,彝良驰宏采选矿量同比提升25.96%;产出铅锌金属量同比提升20.75%,利润总额同比提升54%,C3成本完成进度目标的114%。

情系矿山  接续奋斗

袁发林的父亲袁光明是新中国第一代矿工,参与了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,投身公私合营的矿山生产。1992年,袁发林加入矿山,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中层管理人员,见证了彝良驰宏由小到大、由弱到强的发展壮大历程。袁发林的儿子袁泽尧大学毕业后,毅然回到矿山工作,接续先辈未竟的事业。袁泽尧今年28岁,目前是彝良驰宏综合部人事培训业务员。袁泽尧说:“我在冯家湾幼儿园读的书,在矿石堆里长大,我要追循先辈的足迹,把企业建设好、发展好!”

彝良驰宏发展为参天“梧桐”,不仅留住了“家里人”,也引来了更多“金凤凰”参与企业建设。一大批年轻管理骨干和工程建设人员从天南海北来到彝良,以矿山为家,在彝良驰宏干事创业的“大舞台”上挑大梁、担重任,干得风生水起。

彝良驰宏纪委书记杨家鹏说:“公司570名员工特别能奉献、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,有力支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。”

传承精神  我们心里有梦

彝良是民族英雄罗炳辉革命生涯的出发地,从奴隶到将军,一步一个血火浸染的足迹。彝良驰宏一路走来,同样经历了千锤百炼。

2012年9月7日,一场5.7级大地震突如其来,处于震区中心的彝良驰宏面临了严峻考验。该公司党员领导干部吉学文、刘文方、陈青等挺身而出,在余震和滚石不断的情况下,冒着生命危险,徒步赶到毛坪矿、冯家湾,迅速组织井下199名矿工撤出矿井,冯家湾1100多名员工家属安全转移。

地震造成井下大规模停电,井下水泵停止工作,竖井和斜井运输通道被用于排水,蒋合国、陈龙等共产党员攀爬400米高垂直天井进入中段,连续4个月奋战在抗灾一线。

2019年3月2日,毛坪矿井下发生大涌水。危急时刻,广大共产党员和检修人员身先士卒,参与应急排水、安全保障、物资供应等抢险工作,彻夜奋战,把损失降到最低。

战斗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。彝良驰宏党委下设10个党支部,有159名党员、6个党员突击队。近年来,两级党组织完成“两带两创”活动项目94个,创效8000万元,为群众办实事140项,投入285万元助力地方建设。该公司先后荣获“云南省文明单位”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”和“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”等称号。

驰宏锌锗副总经理,彝良驰宏党委书记、执行董事罗进说:“彝良驰宏党委坚持党的领导,加强党的建设,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,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。”

洛泽河奔流不息。正是这种融入红色血脉的自觉和坚定,凝聚了彝良驰宏执着向前的磅礴力量。


附件:

友情链接

版权所有 4905铁算算盘 京ICP备16034488号-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

地址: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

苹果版下载

安卓版下载